01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大运河与北京中轴线宛如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智慧结晶。我校敏锐捕捉到这两大文化瑰宝的教育价值,精心为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分别打造了大运河系列课程和中轴线系列课程,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历史文化殿堂的大门。
02中国大运河系列课程
3月21日,学校邀请到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历史副教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奖获得者任真老师,以“中国大运河的世界之最”为主题开展讲座。她将中国大运河比作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三千多年的社会历史变迁;又似一部科学史,彰显着中国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更像一幅绵延不绝的画卷,描绘着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多年的生活图景,诉说着北京城的前世今生。在她的讲解下,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荣辱,深刻体会到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
4月1日,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西城区水务局副局长姚猛老师,以“大运河与先辈们告诉我们怎么活着”为主题,围绕什刹海,从元朝至今,讲述大运河的历史以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变迁。他从水文知识入手,为学生们讲解大运河的水源情况,让学生们了解到水资源对运河发展的重要意义。
讲座中,姚猛老师还向学校赠送了来自北京西直门护城河古河道遗址的河滩砾石标本,这份珍贵的礼物不仅承载着历史,更激发了学生们对运河研究的热情。唐挈校长也代表学校向姚老师回赠了学校纪念品。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积极地围绕在姚猛老师身边提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学生感受:
大运河是一部史书,记录着三千多年的社会历史,展现着中国人顺应自然的非凡智慧,见证着北京的前世今生。全长 1794 千米,每一滴奔流于其中的水,都在启示我们,何为文明、何为科学、何为传承、何以中国。从身边的文化烙印出发,我们能追溯世世代代传承的智慧。学习这 “一课”,不仅让我树立起文化自信,更让我们与先辈们实现了精神上的薪火相传。知识的脉络绵延不绝,恰似中国大运河奔腾不息 。
——初一9班 丁洛瑶
参加大运河的专家讲座,我受益匪浅。专家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对这条古老运河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以及它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通过专家的娓妮道来,我仿佛随运河的水流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感受到了它承载的厚重文化历史与璀璨文明。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文化知识,也激发了我对探索中华大地更多名胜古迹的兴趣与热情。
——初一10班 耿颀洛
03北京中轴线系列课程
3月14日,学校邀请到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宣讲员、鼓楼人艺创始人、京味儿文化推广人方喆老师走进校园。他凭借对北京文化的深厚理解,以生动诙谐的讲解,将中轴线附近具有北京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巧妙串联起来。一幅幅老照片、一个个小故事,宛如灵动的丝线,串起了中轴线周边独特的饮食文化,让同学们沉浸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漫步在老北京的街头巷尾,感受着岁月沉淀的烟火气息。
3月28日,北京史地民俗协会会员,故宫博物院讲解老师、联合国全球领导力和ESG发展中心特约老师裴培带来了一场关于北京中轴线上建筑的精彩讲座。从最南端的永定门开始,到天坛、故宫、景山,再到钟鼓楼,裴老师不仅详细介绍了沿线建筑的历史,还巧妙融合中国各朝建筑特点,深入解读中轴线建筑群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秩序观”。每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背后,都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同学们在裴老师的引领下,领略到了中轴线建筑的震撼魅力,结束时仍意犹未尽,沉浸在这场文化盛宴中。
学生感受:
讲座中,老师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讲解,让我了解到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串联起故宫等重要建筑。这不仅帮助我温习了历史课上学过的元大都、明清故宫等知识,还让我深刻认识到中轴线是历史的见证者,是穿越时空的文化脊梁。
——初二6班 支煜辰
老师带我们领略了永定门的雄伟、天坛的肃穆、故宫的神圣。我仿佛穿越时空,与郭守敬一起探挖积水潭,在紫禁城太和殿前驻望。中轴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无数的智慧和烟火气,我要把这份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初二6班 谭琰轩
04结语
学校开展的这一系列课程,是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通过这些课程,同学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历史文化,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这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储备,更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在十三中,孩子们将拥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会以丰富多元的课程,助力每一个孩子开启精彩的未来篇章!
图文素材:初一、初二年级组
图文编辑:初中学生处
审核:吴春会 王朝
签发:唐挈